原文标题:《In Crypto, Apps Need Infrastructure Like Infrastructure Needs Apps》
撰文:Gaby Goldberg,substack
编译:Yvonne,MarsBit
2018 年,USV 的丹尼·格兰特 (Dani Grant) 和尼克·格罗斯曼 (Nick Grossman) 出版了《基础设施阶段的神话》(The Myth of The Infrastructure Phase),认为是应用程序激发了基础设施的发展,而不是后者先作用于前者。五年后的今天,这一争论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普遍。
过去六个月的推文
如果你想快速了解,那么长话短说,双方都有优点。基础设施团队认为,更好的工具可以改善应用程序的用户体验,并允许开发者更快地构建应用程序,而应用程序团队则坚持认为,在主要技术平台的转变中,突破性应用程序 ( 如灯泡、飞机或 AOL) 首先出现,然后才激发基础设施 ( 电网、机场或 Web 浏览器 ) 来支持这些应用程序的广泛采用。
尽管我很想在这场辩论中站队,但我认为这种对话一开始就太二元化了。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需要不断地相互促进发展。就像从拨号上网到宽带再到 Wi-Fi 的转变,或者从呼叫送货到 DoorDash 的转变一样,通往成功的方向不是线性的——它是双向的。在加密货币领域,我们通常喜欢立足于现有的技术或用例,但要在该领域进行构建,从根本上说,需要接受这一切都可能发生变化的事实。
在这场辩论中,有一个启发式的概念让人觉得是在分散注意力,那就是加密货币中的「大规模采用」——为消费者规模打造产品。在加密货币中,「规模」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一方面,有一些企业在外观和感觉上与产生传统消费品的公司类似,不过其背后存在使用区块链技术痕迹,这通常用于支付(如 Beam 或 Sphere)或忠诚度(如 Medallion 或 Blackbird)。这些产品的消费者通常对加密货币缺乏兴趣或了解,因此尽可能抽象出更多的技术,以获得更无缝的用户体验。同时,在另一面,你推出面向加密货币原生消费者的加密原生产品——这是一个不断增长的用户群,他们喜欢尝试新产品,并在其中花费大量真金白银。
图片来源:@WilsonCusack
尽管从商业角度来看,这两种用户角色都很有吸引力,但它们往往从根本上就不一致。现有的工具可能「适用」到目前为止已经存在的用户和应用程序——但是如果我们想要发展用户,那么我们也必须发展基础设施。这并不是一种二元对立 (「我们需要一款杀手级应用!」),而是基于消费者需求的推动和拉动。让我们以钱包为例,它是生态系统中所有活动的消费者门户:
加密钱包的第一次迭代 ( 让我们称之为钱包 1.0) 在用例方面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许多早期加密货币采用者都非常关心这项技术的基本支柱,比如去中心化、透明度和不可变性。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用户想要参与这项技术,他们需要重视或至少理解自我监管的概念。钱包 1.0 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 MetaMask,由 ConsenSys 于 2016 年创建。2020 年 7 月,MetaMask 的月活跃用户为 54.5 万。2021 年 8 月,由于「DeFiSummer」到来,活跃用户飙升至 1000 多万,流动性挖矿成为用户激增的重要因素。当时,对于消费者来说,使用 MetaMask 来获得 DeFi 收益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选择,因为 MetaMask 比其竞争对手更容易帮助用户访问协议(得到广泛支持)。
这意味着,在此期间,成功的应用程序是在考虑到现有 MetaMask 用户的情况下构建的——这些用户拥有钱包并想要使用它。基于可用基础设施提供的市场机会,消费者应用程序本质上是加密原生的,这是有道理的。
今天许多流行的钱包仍主要是自我托管,服务于类似的用户群。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也看到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钟摆完全转向了另一边。具体来说,我们看到了工具的激增,这些工具可以轻松登录加密钱包,因此新用户可以参与基于区块链的应用程序 ( 如 NBA Top Shot 或 Starbucks Odyssey),而不必担心助记词。Magic 和 Web3Auth 等基础设施将我们带入「钱包 2.0」时代。在许多方面,这解决了钱包 1.0 的问题,用户可以无缝创建钱包,并使传统消费公司能够在其业务中添加加密原生元素。但在其他方面,它产生了全新的问题:用户为每个应用程序都设有一个新钱包,而不是在所有 dapp 中使用几个自我托管钱包,这几乎就像为每个商店获得联名信用卡一样。这些特定于应用程序的钱包将消费者禁锢在垂直品牌生态系统中,并消除了可移植性的潜力,因为密钥不再由用户保管。如果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资产并随身携带,为什么还要使用加密货币?
「虽然钱包和应用程序是用户触及加密货币的第一个接触点,但我们将易用性和互操作性截然对立起来。」——Nitya Subramanian(Celo 前产品负责人)
消费者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这一变化。钱包 1.0 迎合了加密货币原生用户,主要集中在交易上,而钱包 2.0 则扭转了这一趋势,引入了品牌和大众市场的消费者体验。现在,钟摆似乎落在了中间的某个地方——我们可以称之为钱包 3.0,它结合了第一次迭代的互操作性 ( 真正的自我保管 ) 和第二次迭代强大的消费者用户体验。这是由像 Capsule 这样的服务提供商完成的,它利用分布式多方计算使开发者能够构建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可以根据用户的条件与用户资产进行交互,而不会牺牲互操作性。
随着应用程序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匹配与完善,钱包成为消费者身份的表达性构建模块,生态系统的更多部分开始赋能。
而现在,情况恰恰相反。在瞬息万变的生态系统中,立足于现有的使用案例往往令人感到安心,但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从根本上对这些案例的发展持开放态度。这正是我们感到兴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