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在去年基本把给父母、自己和娃的保险买完了。从2020年第一次接触保险,陆陆续续自己学习了一些保险的知识,也积累了 一些买保险的经验,正好上次做家庭资产配置重新回顾了一下我们家的保险配置,记录下来分享一下~
我们家的家庭成员覆盖了老、中、轻3代,配置的险种和优先级也略有差异。
给父母:医疗险 > 意外险 (> 定期寿险)
给娃:医疗险 >= 意外险 > 重疾险
给自己:医疗险 > 重疾险 > 定期寿险 > 意外险 不管哪个年龄段的人,第一优先级都是医疗险,保证生病住院有钱治病,所以有医保,也需要配置一份商业医疗险来提升报销额度和提升治疗技术。
父母和娃发生意外的概率大,平时磕碰、摔倒都可以走意外险报销, 报销门槛低费用也不贵,做保险的朋友笑称「老年人意外险,整体收益率超过100%」。而我和老公觉得自己的安全意识高、身强体壮所以意外险的配置就放在了最低优先级(可能还是没吃到亏,哈哈哈)。
重疾险是对确诊重大疾病的直接赔付保额,但保费较高(30岁50w保额保终身基本得5k往上/年),在有医疗险的前提下这笔钱一般用作家庭收入缺失的补偿,所以会优先配置给家庭的赚钱主力。
父母如果年龄过了50岁,买重疾险就不划算了,可以选择防癌险作为补充。小孩子的重疾险其实是对家长收入的保障, 因为万一重疾至少是需要父母中一个来全职照料的。另外,小孩子的重疾保费真的低(我们家50w保额保终身才2k出头/年,交30年)。
定期寿险是限定期限内的身故赔付,跟重疾一样是用作保障收入风险。我们家上有父母、下有小孩,还有房贷, 为了保证万一发生不幸父母养老、小孩教育和居住都还能有的经济支撑,我们俩都配置了定额寿险,在70岁之前身故都有一笔钱赔付。父母如果已经退休没有了赡养、养育责任和负债是可以不用配置定寿的,而小孩子不用承担家庭责任则没有配置的必要。
在各险种的产品选择上我们也有不同的侧重点。
医疗险
首先职工/居民医保是一定要有的,现在医保新增了门诊报销,看门诊、买药都是可以在额度内按比例报销的,社区医院看诊没有起付线,二甲/三甲医院的起付线也不高,算是节约医疗开销了。另外,有医保买商业保险价格更低,报销比例更高。
如果公司有补充医疗险也强烈建议加一份,免赔额低,医保外报销比例高,对中小疾病的医保外报销是一个很大的补充。(我去年发烧住院自费小2k,如果加了补充医疗可以报80%…哭😭)
再来说自购商业医疗险,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百万医疗」,几百块撬动几百万的住院医疗报销,作为医保的有效补充,报销过医保的应该都有一种感受,「医保报的真心不多🤣」。在配置百万医疗险时,我最关注的是否保证续保、免赔额、院外药和重离子治疗,额外的像就医绿色通道、医疗费垫付如果有那是妥妥的加分项。
[图片上传失败...(image-182bbd-1697427238467)]
我们家我和老公买的「好医保长期医疗(20年版)」,保证20年续保,虽然后续可能会调保费,但是相比20年内因生病不能投保,多支付的费用也可以接受。我今年本来想换来着,结果怀孕期间出现了好些异常指标导致健康告知过不了,还是继续续保吧,所以女同胞一定要在怀孕前买好医疗险。
另外,现在「百万医疗」是各家保险公司用来引流的产品,内卷很严重,我买好医保的时候,只有保证续保和院外药,现在重离子、绿色通道和先行垫付都上了,含泪羡慕。
给娃买的是安盛天平卓越馨选,0免赔额100%报销,虽然不保证续保,但是只要产品还在就可以一直买,如果产品下架,小朋友一般也很少会有健康告知问题,再选新的产品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给父母买的是惠民保,一方面是父母有既往病史买不了百万医疗,买了也性价比很低,另一方面也是预算不够。惠民保有既往病史也能投保,保费也低(一百多一年),就是报销比例低些,以及不保证续保。老人和买不了百万医疗的成年人作为医保的补充还是很有必要的。另外,父母买不了百万医疗和重疾的也可以看看防癌险,是针对恶性肿瘤/原位癌的医疗报销产品。 重疾险 我最看重的是保费和保费,在预算的保费范围内,首选最高保额。重疾险在买的时候有蛮多选项:
保障期限:我们家都是保障终身。也有很多人选保至70岁,虽然保费会便宜,不过我是觉得70岁之后的赔付率会更高。
重疾多次赔付:大多数重疾险的重疾都是单次赔付,出险理赔即合同结束。这样就会导致如果得过重疾就很难再买到重疾险,多次赔付一定程度上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加费我的第一优先选项就是这个。
身故责任:如果没患重疾身故了,赔付全部保额。我们家对于重疾的定位就是「消费险」,如果出险就拿赔付,没出险就当花钱买健康了,毕竟是用来防小概率风险的。有的人可能不能接受交这么多钱如果最后没生病就啥也没有,那还是建议遵从内心,自洽最重要。
恶性肿瘤/原位癌额外赔付:预算充足可以上。
心脑血管疾病多次赔付:预算充足可以上,如果家族高发情况或者工作强度大,建议优先加上。
我们家都是选的50w保至终生的产品,没有选择额外加费项,先上车再说,过些年有需求和预算再加,反正重疾是可以多份赔付的,希望到时身体能扛住健康告知的拷问。哈哈😆
父母都超过50岁了,且过不了健康告知,所以没有配重疾险。像支付宝里健康福终身重疾,我父母不到55岁,保额只能投10万,每年交4k多交10年,杠杠率就比较低,划不来。 定期寿险
跟重疾险一样,定期寿险的选择上我也最看重保额和保费,保费预算范围内选保额最高。
定寿的定期分为两种,一种是多少年,一种是到多少岁。我们家买的是到70岁,其实是有点长了的,一般保到退休年龄就可以了,基本上到退休的时候家庭责任也完成地差不多了。另外,我们买定寿的时候还没有小孩,但当时考虑到父母的赡养还是买了。定寿也不贵,百万保额年保费千元以内岁可以买到的。其实,我更愿意把重疾身故责任的加费拿来买定寿。 意外险
意外险主打的是意外身故/伤残的高额赔付,实际用到最多的是意外医疗。所以我选意外险会优先考虑身故/伤残的保额,然后就是意外医疗的保额、免赔额、报销比例、含不含医保外和是否要求走医保,最后再看价格。
另外就是,虽然定寿和意外险都有身故赔付,但是「猝死」是需要额外约定的,在意这部分保障的注意看保险合同。
以上就是我们家买保险的思路和经验,是有很强的主观性的,如果你想买保险可以从这些角度去了解和考量,保险没有最优方案,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方案。
购买方式我们家在互联网保险经纪买过,也在传统保险经纪买过,差别在于互联网保险经纪基本只有互联网产品,主打性价比,而传统保险经纪会涵盖线下保险产品,会更强调服务,但性价比未必高。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