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 先生@吉隆坡
Y 先生是在某 Web2 大厂工作多年后靠投资房产 FIRE 的半退休人士。4 年前离职带全家通过马来西亚的第二家园签证定居吉隆坡,现居赛城附近。
我因为很早加过 Y 先生的微信,知道他两个儿子都在吉隆坡上学,所以这次考察学校还专门问了他的建议,Y 先生推荐我去他家周围的生活区转转。于是我们打了一个 Grab 从双子塔 40 分钟左右到达了他位于赛城(吉隆坡的科技城)安静的小区。
赛城,CyberJaya,Jaya 是城市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网络城市,属于马来想打造的科技城所在地。赛城位于布城附近,这两个地区都在吉隆坡市中心的南部 40-50 公里,位于市区与机场的中间。布城是马来西亚政府的所在地,马哈蒂尔时代投资几百亿建造了现代化的建筑和许多公园,因此不少官员都住在附近。我们游客经常去的粉红清真寺就位于布城。
Y 先生在国内有一流的学区房,但是孩子读到二年级后发现真的不能再适应下去这个教育体系。他把学区房卖了,考察了泰国、加拿大、马来等地,最后选择了吉隆坡。他说他原本想把这儿作为中转站,后面全家移居加拿大。然而这里的天气温暖,孩子和老人来了之后都很适应。自己本来移民意愿也不强,所以已经没有再去加国的动力。他目前在马来尚未投资房产,每个月 1 万人民币的租金租的两层楼 300 平别墅带院子和两个车位,孩子在开车 10 分钟外的国际学校上学。周末可以玩的户外资源丰富,周围都是大片的公园和湖泊。开车一个小时去海边,半个小时去机场。依托于吉隆坡是亚航总部,去东南亚各个海岛全家来回机票一趟在人民币 1000 左右,回国内各大城市也都有直飞航班。
参观了他们家里之后,Y 先生开车带我们去转了附近的学校,医院,景点,最后到了布城最大的购物中心 IOI city mall. 大家一起去一家巴厘岛风格餐厅吃了饭。正好是周末,商场非常热闹,生活气息浓厚。
Y 先生一家的生活状态,是我们此行朋友里我们最羡慕的。算了一笔账,一年 4 口人,人民币 40-50 万可以在这边过得很舒适悠闲,教育医疗他们一家人都能够满意。当然,前提是可以有生意或者投资收入的稳定现金流持续支撑,因为第二家园的长期签证不允许在马来工作。
我们原本还打算见另一位也已全家移居马来的 web3 创业的朋友。结果正逢中秋,他回槟城陪伴家人。顺便说一句,一般移居大马除了吉隆坡,很多中国人也会在槟城和新山。我们相约下次再去考察一次,到时候再面基。
布城:粉红清真寺旁
布城生活区最大的 shopping mall,周末很热闹
G 女士@新加坡
G 女士是 3 年前从国内互联网公司逃离内卷,跳槽去了某东南亚 web2 公司的产品经理。我们都觉得她的 timing 实在无敌。这两年新加坡工作签(EP)越来越来拿,而 G 女士在这三年不但工作稳定,有了娃休了产假,永居也在排队申请了。
我们去她家还看到了她 1 岁左右的可爱宝宝。由于有了宝宝雇了菲佣,加上这两年新加坡房租猛涨,她从最开始租的公寓搬到了现在三室一厅的 HDB(政府建的祖屋),租金相比这个套内 100 平的面积倒是很可接受。小区出门 20 米就是地铁站和公交站,楼下有 24 小时的超市和很多吃饭的地方,感叹下新加坡祖屋配套也真的挺方便的。由于来新加坡就是奔着逃离国内互联网卷的环境和生娃养娃来的,目前看下来工作可以 6-7 点下班,也确实「不内卷」。同时养小孩的环境也很令人放心,毕竟这地方,真有拐孩子的 ta 能跑去哪里?
除此之外,她也坦言无聊是真实存在的,包括在工作环境里创造力的缺失可能也是规矩社会的产物。所以我们也讨论了孩子长大会希望接受本地精英化,规矩化的教育吗?暂时还没答案。
J 先生@新加坡
1 年多前换工作来新加坡某 web2 大厂的中高层。J 先生家俩儿子之前也在国内某 IB 国际学校。出于对职业发展和国际教育质量的更高追求,他们申请了顶流牛校 UWC(东南亚联合书院),现在两个孩子都在这读小学。正好周末二公子早上在学校训练足球,我们就相约去参观了 UWC Dover 老校区。
这趟我总共预约走访了 4 所国际学校,当然硬件都没话说,条件甚至可以赶得上不少大学。不过 UWC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食堂和运动场地。食堂是一个类似新加坡食阁一样的开放空间,就像商场大食代一样,全球美食和饮料窗口都是现做,伙食满意度很高。还有就是非常重视运动,周末很多场地都有人在锻炼,从足球,跆拳道到游泳池里的水上芭蕾,不光是孩子,家长也请教练过来训练。新加坡这 30 多度的天气,我们走了一个小时都有点累,小哥哥训练足球跑满两个多小时还不肯回家,这体力是真的很让人佩服。不经感慨精英的卷的确是从卷体力开始的哇!
UWC 前身是新加坡国际学校,左图:当年李光耀揭牌的照片至今在学校咖啡馆墙上;右图:足球场周末训练一角,玩得不肯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