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Mike@Foresight Ventures
TL;DR
- 从 Paradigm 的「Intent-Based Architectures and Their Risks」这篇文章发布后,Web3 越来越重视'意图中心架构'。很多资本市场的领导者都对此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因为这可能会大大提高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
- 这里的「意图」其实就是通过智能合约在网络上进行交易和操作的一种方法。这是个新叙事,有很多可能的应用,但也让人担心怎么保护隐私和资产,还能让任何人执行这些意图。
- 这种从命令式转变为声明式的方式可能会改变用户体验和效率,因为用户可以定义他们想要的结果,然后依靠擅长这个的第三方网络来执行。
- 在目前的熊市中,区块链行业希望能够复苏。过去,Crypto 的广泛接受推动了这种复苏。但是现在的应用对于传统的 Web2 用户来说还存在一些挑战。为了吸引更多人使用,并推动一个牛市,我们需要提高 dApp 的用户体验,这就更加突出了意图中心协议和账户抽象的重要性。
一、意图简介
你也许会同意,很多技术的进步其实都是因为我们人类的懒惰。很多技术创新都是为了降本增效,比如说自行车的发明,减少了劳动成本,加快了速度,火车、飞机和船在不同的场合也实现了这些目的。AI 也是这样,为了智能地节省成本和提高效率。那么在我看来,基于意图的应用就是给数字用户提供了一种执行应用,减少成本并提高效率的方法。就是说,优化:根据用户的意愿,选择最好的处理方法并执行,最快最省,自动执行。
1.1 什么是意图?
听起来很神秘,但其实很简单。本质上,意图中心协议就是一个帮助用户实现他们意图的工具或应用。比如说农贸市场上的电子秤。传统的秤只显示重量,但我们在市场上主要是想知道价钱,而不仅仅是重量。通过电子秤,农民可以输入每个单位的价格,然后秤立即计算出总价。这样,农民和买家的意图——知道价格,都被满足了。
基本上,意图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数字匹配机制。它的原理是将用户的需求与可行的解决方案相连接,简化中间的复杂过程,提供一个简洁的最终结果。
想想 Web2 的服务: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 Uber 这种共享出行服务。当一个人需要交通工具时,他们只需要在 Uber 应用中输入他们现在的位置和想要去的目的地。然后,这个平台使用一系列的算法和数据,为用户匹配一个合适的司机。路线优化、司机的可用性、价格波动等所有复杂的事情都在背后处理了。用户的主要交互就是基于意图的:「我想从 A 点到 B 点」。
相比之下,传统的方法可能需要一个人在街上招手叫出租车,或者查看公共交通的时间表,面对很多不确定性和不便。在这种情境下,Uber 就像是交通的意图层,通过解决核心的意图,简化了用户的体验。
其实,最受欢迎的 Web2 平台,比如亚马逊、淘宝、Airbnb 和谷歌地图等,都可以归为意图中心的应用。他们在特定的领域满足用户的意图。亚马逊和淘宝用于在线购物;Airbnb 用于住宿;谷歌地图用于导航。他们共同的一点是:即插即用。
1.2 为什么区块链需要以意图为中心的应用?
在不断发展的区块链行业中,市场动态在决定趋势和接纳率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目前,我们正在经历一个熊市,社区内部迫切希望催生下一个牛市。从历史上看,每一个牛市阶段都与加密货币的接受度增长相对应,这证明了该行业的增长潜力。
然而,还有一个重大的障碍:传统 Web2 应用与新兴 Web3 平台之间的用户体验 (UX) 差异。对于习惯了 Web2 直观界面的主流用户来说,当前的加密应用的复杂性可能令人生畏。为了填补这一鸿沟并推动大规模的采纳,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渐进式的改进。我们需要在 dApps 的设计和交互方式上进行范式的转变。Web3 有很多价值供散户发现,但是目前的市场上提供的是参差不齐的铲子,让用户自己去挖,但很多时候。用户并不想那么麻烦。
这就是意图中心化协议和账户抽象化的重要性所在:
对于普通人来说,与区块链交互可能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传统的交易需要对如何进行操作有准确的理解,这可能成为进入的门槛。区块链应用的可组合性和多功能性增加了用户交互的复杂性。
意图 通过关注期望的结果而不是过程来简化这一点。用户只需要表达他们的最终目标(即「什么」),使加密交易更像日常任务,从而更容易接受。
想象一下 Degen Bob 的的日常:他首先解锁 Metamask,领取质押奖励,然后将代币转换为 USDT。接下来,他将这些桥接到一个 L2 网络以获得一些热门的 NFT。购买后,他被吸引到了一个 DAO 治理投票。一个诱人的 yield farming 方案接着引起了他的注意,然后他在智能合约批准后提供流动性。当他在另一个 dApp 中铸造合成资产时,ETH 余额逐渐减少促使他迅速进行 token 交换。傍晚时分,他在 Discord 上浏览空投的信息。在此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的 ETH gas 费不足,所以他必须交换一些 token 以获得 ETH,同时监控 gas 价格以确保他的交易不会卡住。结束时,他查看资产组合,发现有几笔交易失败需要他处理。疲惫不堪的 Bob 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一天,自言自语道:「这就是一个 Degen 的生活。」
Bob 是一个加密货币老手,可能还会敲些代码,所以他可以忍受这样的工作量和复杂程度。但对于一个来自 web2 的新手呢?他可能会被吓坏。那么,我们如何实现 Mass Adoption 呢?
意图为中心的架构应运而生,简化了这个过程。它们将中间步骤进行封装,优化了时间和金钱的成本。基本上,一个由 A-B-C-D-E 表示的操作序列,可以有效地简化为 A-E。像 ZK(零知识证明)和 Lightning Network 这样的技术也有这个目标,即提高交易效率和隐私。从方法论上看,无论是在托管还是非托管格式中,主要目标始终是一致的:优化用户体验 (UX)。
在区块链领域,'意图' 主要是指使用一部分资产来达到特定目标的目标。传统上,实现这一意图涉及多个程序步骤,从多重签名到支付高昂的 gas 费,再到抗 MEV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