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社交热潮
高德地图产品经理告诉极客公园,其实团队在上半年,已经发现用户使用群组功能玩「躲猫猫」的数据开始上涨。
「年初的时候已经有数据表现,到7 、 8 月份时候,上涨非常明显。」
新版「躲猫猫」第一次广为人知,是在今年2月,抖音博主@酸酸酸奶发布了一条「躲猫猫」的视频,其中一些玩家躲在下水道里、草丛中,视频也因此在互联网上热传,观看量达到3000多万。
躲猫猫早在年初已经出现|抖音
之后的半年中,游戏玩法不断迭代,从最初的5人游戏,扩展到现在能让数百个陌生人一起玩;从微信共享位置,到现在用地图软件共享位置,迭代出「猫鼠狗三角大作战」、「反派鼠」、「隐身猫」等新玩法。
为此,有的公司还研发了专门的App来服务「躲猫猫」玩家,设置了创建活动房间、设定活动范围、自动分配阵营等功能。
伴随着「躲猫猫」热度不断增加,社交媒体平台也涌现出大量的游戏组团帖、打卡照或游戏视频等,在抖音平台上,「#猫鼠游戏」的话题也已经有8.7亿次播放。
不过,随着「躲猫猫」的兴起,组织者也越来越多,在游戏的道具和服务上「内卷」,收费则从最初的9.9,涨到29.9甚至更高,收费标准的不一还引起了不少争议。
尽管如此,「躲猫猫」的「多巴胺」热潮仍在席卷全国。
那么,为什么共享位置「躲猫猫」会成为热潮?
有专家认为,从个体上看,它的玩法创新、有趣、刺激,还能满足玩家的社交需求;从社会动因上看,「躲猫猫」则得益于社交驱动和数字化的迅猛发展。
不论是个人需求还是社会动因,绕不开的都是「躲猫猫」的「社交」属性。
游戏过程中,玩家可以借助高德地图的群组功能,发起群聊,并与其他成员进行实时交流,比如支持队友,挑衅敌人,还可以享受到发布「弹幕」和语音消息的互动体验。
一场游戏下来,大家自然就打成一片,约着一起去吃顿夜宵,就像小时候玩游戏总能认识一群小伙伴一样,而且现实生活中你很难用其他方式参与和这么多陌生人一起的游戏活动。
还有参与者表示,「这种自发组织形成的陌生人团体,不同于生活中其他熟人集体,可以更放松,纯粹地享受游戏。」
还值得一提的是,「躲猫猫」甚至可以恰到好处地满足「i人(内向型人格)」的社交需求,毕竟在这个集体活动里,这些「社恐者」可以全程一句话都不说,借助手机参加整场游戏。
Niantic 公司推出的《Pokemon Go》 在全球大热|PokemonGoLive
可见,新型「躲猫猫」的玩法利用了高德地图组队模式的现有功能,给玩家带来了全新的娱乐方式和社交体验,满足了玩家寻找新圈子、找到归属感的社交需求。
高德团队产品经理告诉极客公园,在发现用户的需求后,高德团队也针对该游戏推出了专栏,增添了一键分配角色等功能,方便用户使用。同时,在安全层面,高德 App 也在对应的页面,进行了提示,注意人身和个人隐私安全,且让组织者可以「一键关闭所有人共享位置」,进一步保障用户安全。
本来,「躲猫猫」使用的高德群组功能,是团队为了自驾游组队、公共活动交通指挥等目的创建的,但网友脑洞大开的用法,也让团队惊叹于用户的创造力。
其实,随着卫星定位(GPS)在移动端的渗透,20世纪初以来,出现了不少基于实际地理位置(LBS)展开的游戏。
最早的一款应该就是,2000年问世的LBS寻宝游戏Geocaching,寻宝者可以依靠位置信息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寻找其他玩家藏匿的「宝藏。」
而最火爆的当属2016年的《Pokemon Go》( 宝可梦 Go),玩家可以依据地理信息对现实世界中出现的宝可梦进行探索捕捉、战斗以及交换怪兽。直到现在,这款游戏每年依然能为 Niantic 公司进账数亿美元。
由这次「躲猫猫」的热潮可以看出,依据 LBS 和地图数据,对物理世界信息进行数字化,其实是有其发展空间的。不过需要一定创意和契机,才能真正引爆。
幸运的是,不仅互联网,用户们同样是有记忆的,毕竟童年有那么多游戏和 IP,可以重新通过结合线上和线下,做成更有意思的游戏和活动。毕竟,只有在游戏中的人,可能才会发现最纯粹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