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深潮 TechFlow
不可否认,SocialFi 火了。
从蛮荒时代的秒啊,DeFi 牛尾的 BitClout,到风头正盛的 Friend.Tech,跨时数年的一条社交旁氏从「点」到「线」进阶之路已现拐点。
以曲线优化者 Friend.Tech 为雏形,近期仿盘项目如雨后春笋,完全雷同的模式,不断透支着社媒 KOL 的残余价值。我们不禁要问,普通用户在这轮社交复兴中的价值如何实现?SocialFi 是否仅限于基于影响力的社交媒体叙事?Web3 社交有没有真正实现 Massive adoption 的长期主义之路?
在 OP 生态新鲜上线的 Soulcial 给出了另一种可能:以真实链上行为数据铸造的灵魂 NFT 为价值锚点,打通陌生人双向社交网络。通过多维度的 SBTI 辅以 AI 来描述每个用户,再以高适配度的社交链接机制使普通用户能同时成为价值中心和价值中继,最终配合 100% 公平发射的代币经济学公平激励每个社交节点,这是 Soulcial 描绘的图景。
要成为从「线」再到「面」的集大成者,Soulcial 野心勃勃。在深入研究这个项目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互联网的社交简史。
经典再现:Web 3.0 时代的社交爆发力
如西塞罗所言,「不利用往昔的成果,世界必定永远只是混沌初开」。
早在在上世纪 90 年代,美国政府率先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设想(Information Superhighway),希望借此大规模建设光纤等网络基础设施,以将全民纳入网络社会,这也是后续美国互联网经济冠绝全球的底层推动力。
对此,麻省理工评论到「信息高速公路直接连接了数百万人,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消费者,又是潜在的提供者。」这在相当程度上把握住了早期互联网的精髓,复兴了人类早期的文明传播情况——自由、去中心化,人和人之间产生了平等的信息流动。
1997 年的 SixDegrees.com 也因此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社交网络,当然,真正受到欢迎的社交网络是 2002 年的 Friendster,曾经一度在亚洲地区霸榜数年,Friendster 允许用户创建个人资料、添加朋友、发送消息和共享照片,但最终没有跟上技术的快速迭代,以及受限于内部的管理问题而最终陨落。
现如今的 Friend.Tech 会超越还是重复 Friendster 的发展路径呢?这个命题的重要意义是辨析 Web 3.0 社交网络处于何种历史阶段,借用 Folius Ventures 创始人 Jason 的评语,「Friend.tech 有可能是率先打开局面的 Friendster ,而不是最后的集大成者 Facebook。」
如下图所示,互联网社交发展史可粗略分为 5 个阶段,分别经历了邮件、IRC、讨论组、播客和现存的社交网络阶段,更详细的各个阶段代表产品可见左图,从 1997 年开始到 2006 结束,现如今大部分主流社交产品都已经完成自身的起飞准备阶段。
从其中得到的启示在于,Facebook 创立于 2004 年,仅比 Friendster 晚了两年,而在 Web 3.0 时代,这个进程将更为迅速,Friend Tech 的仿盘,如 Stars Arena 已经有快速赶超的趋势,而这距 Friend Tech 自 8 月 10 号开始兴起不到两个月。
虽然 Stars Arena 经历了安全危机,但是团队及时处理,已经准备重启,貌似得到了神秘资金助力,而稍早之前的 Friend Tech 也被曝出用户信息泄露,但相似的是二者都未停止发展脚步,充分说明社交之火已经进入蓄力阶段,问题虽多,但是总基调是一路长歌。
而萦绕其间的主线,无论是 SixDegree.com 或 Friend Tech,都代表着人类对社交产品的重度偏爱,而每次底层基础设施的更新,都将诞生最早的尝鲜者,但最终被历史记下的,往往是集大成者,Friendster 之于 SixDegree.com ,Facebook 之于 Friendster 莫不如此。
由此观之,Friend.Tech 绝对不是最后一个。
集 SocialFi 的大成,如果能够提供更普适的产品,注重每一个用户的独特行为和社交模式,全方位、多维度的将用户 Web 2.0 & Web 3.0 的社交价值 NFT 化,或许是成为后起之秀的可行路径。
从更宏观的维度而言, Web 3.0 的社交革命迹象已现,最终花落谁家仍然等到有心人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