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AI 新智能
2023,眼看着只剩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
在今年兴起的这股 AI 浪潮中,哪种 AI 应用是最有前景,最值得下注?关于这点,投资界似乎已经达成了一致的共识。
最近,一家专注于 AI 的新闻平台 AIbeat 统计出了全球 10 家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如果人们对表格中的企业进行筛选,就会发现,其中有超过半数以上的产品,都属于同一类 AI 应用。

在表格中,无论是 ChatGPT、Cluade,还是 Inflection AI 的 Pi,注重写作功能的 Jasper,或是关注于企业服务的 Cohere,都可以统一归类为 AI 助手。
可问题是,在当下的生成式 AI 赛道上,这类以自然对话为主要功能的应用,已经呈现出了一种愈发明显的同质化倾向。
同样的问题,用户既可以用 ChatGPT 来回答,也能用 Cluade 进行协助。
并且,除了少数头部企业外,大部分团队都难以建立较高技术壁垒。
既然如此,这类应用为何仍会被被投资界看好呢?
1 个性化的意义
关于 VC 看好 AI 助手的原因,我们或许可以从初创公司 Writer 的融资过程得到解释。
进入初秋的 9 月,为企业提供全栈式内容创作解决方案的 AI 初创公司 Writer,宣布完成 1 亿美元 B 轮融资,投后总估值超过 5 亿美元。
其主要的产品,就是一款面向 B 端的 AI 助手 Writer.AI。

Writer 本轮融资由 ICONIQ Growth 牵头,同时还有 WndrCo、Balderton Capital、Aspect Ventures 参与。
其中,ICONIQ Growth 在投资界有相当高的地位,被人称为,成功地投资了许多知名公司,如腾讯、Zoom、Send Bird、Flip Kar 等,其意见非常具有代表性。
在谈及自身投资理念时,ICONIQ Growth 提到:公司在最开始时应该注重新客户增长,然而,等到公司 ARR ,即 Annual Recurring Revenue(年度经常性收入)增长到一定份额,过度关注新客户会让不确定性增加,反而导致流失。所以,当 ARR 增长到一定数量后,公司需要注重老客户维护。

而在维护客户方面,Writer 展现出了令人满意的一面。
在过去两年中,Writer 不仅获得了 10 倍收入增长,并实现了 150% 以上的净收入留存率,也积累了 Spotify、欧莱雅、Uber、Handshake、Hubspot、德勤等数百家大企业客户。
而让 Writer 保持用户留存率的关键,正是其核心产品所具有的定制化、个性化的功能体验。

具体来说,Writer 的知识图谱能与客户的关键信息源和文件轻松集成,这意味着 Writer 的不仅能够访问和整合企业的关键信息和数据,而且在回答问题、分析数据、调研业务和创建总结时,提供「量身定做」的富有价值的洞察。
这种连接和整合能力,有助于确保生成的内容更符合企业的业务需求和规定。
同样地,在其他的 AI 助手类应用中,我们也能看到这种「个性化」的影子。
例如,专注于语音转录的 AI 应用 Otte.AI,就可以根据不同的语音对话内容,针对性地提供一些分析、建议。

同时,通过语言识别以及人声分离(diarization)技术,Otte.AI 还能通过声音来辨别某人的身份。一旦检测到一个人的发言,系统就会为该发言者创建一个声纹配置文件,从而分辨同一个人其他所有的语音。
除了 Otte.AI 之外,RewindAI 也是一个靠个性化取胜的例子。RewindAI 最核心的功能,就是提供了一种「记忆助手」的能力。
Rewind 能够在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自动记录手机或电脑上的所有信息,并支持回顾、检索和总结。

它可以将用户在 Safari 浏览器中阅读的内容以及导入的屏幕截图等进行捕获,并提供浏览和搜索的功能。用户只需滑动时间线,就可以快速浏览之前的内容。
凡此种种,都表明了个性化在当前 AI 助手类应用中的普遍性。这种为用户「量体裁衣」的行为,无疑潜移默化地加大了用户的粘性和使用时长。此外,个性化也意味着「千人千面」,会极大扩展应用的覆盖范围,用户规模的天花板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