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写于2022年的年底。
希望能以我在2022年积累的经验,在投资和从业两个方面带给朋友们些许思考。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加密行业是个有些许原罪的行业。大部分时候,这里是个赌桌,负和博弈的市场。这里充满了怨气,因为你想赚钱,赚的就是你对手盘的钱。买了一个项目,自然希望更多人来接盘。赚钱的开心了,输钱的不会开心。
这个市场,28效应非常明显。
比起股票,加密行业兜售未来的更赤裸,发一个币,告诉你我们准备解决哪些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跟我们走在一起做Holder有哪些好处,包括但不限于在一个新的公链/L2演绎一遍已经在其他成熟公链已经走过的故事(MEME,DEFI,NFT,Gamefi)。
而大多数时候,未来没有不一样,那些问题也没有因为通证的存在得以解决,这个故事以相似的面貌一次次的再次出现在你面前。
我常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周期也好,上述大部分试图使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的项目也好,试图开着时光机把已经在其他老公链上运行获得过成功的项目搬至新的公链/L2也好。他们的兴衰荣辱单调的可怕,而如何从过往的历史经验中保留精华和借鉴,则是投机者必上的一课。
(一)我的从业经历,给我带来的最大投资心法升级是:很多时候,能以项目方视角和不同位置的玩家视角判断项目的阶段,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投资机会。包含买入和卖出。
具体一些,从项目方在产品和社区运营(包括产品本身、推文、社区、合作方披露和执行)这些点开始寻找线索,并辅以“真假判断”“产品下一波重大升级利好强度和制作周期的这两个判断(划重点)”“仅当前阶段该项目预期能吸引的进场人数、资金规模和短期瓶颈这三个判断”“如果你是项目方或者作为利益关联方的机构,项目当前阶段需要什么?”
这个心法,光得到是没有用的。必须包含一次次在二级当中的摸爬滚打,赚赚亏亏。才能为己所用。
并且是保证不了100%胜率的,因为这里是个信息极致不透明的市场,甚至项目方成员的一部分也未必能得到100%的准确信息。并且以上那些信息和判断与项目发展、币价间大多具有耦合性的关联,在互相影响。常见的例子,就是大家所常提到的正循环。但即使是正循环开启和变数存在,这套方法论的实用性仍然很强。
在一个项目发展的初始阶段和走向短期关键里程碑阶段(划重点),这个心法会更好用。
举几个例子做案例拆解:
1.1 前段时间很火的链游The Beacon
我的完整判断路径是:1 有没有热度进一步推升的潜质,简而言之是短期还会有多少人来参与,玩这个游戏项目。
当时是11.28号,在我第一次玩到这个肉鸽游戏的时候,瞬间被魔性的地下城闯关挑战吸引了。类似羊了个羊,在闯关失败后会有非常强大的不服输的心理驱动力去进行下一次游戏。并在挑战完成通过后,有分享的欲望。
对一个Gamefi来说,能在没有通证刺激的情况下凭借游戏性做到这一步已经是不小的成功。
而当时,我是在雨中狂睡老师的微信群里看到这个项目,我自己的星球里也有个成员在11.27号写了这个项目的分享,但我并没更早的关注。但看了下微博/推/官方DC的情况,具体操作是将项目名字在推和微博分别去搜和在官方DC里找有多少国内具备影响力的KOL在参与讨论,发现并不多国内用户参与的身影。当时除了游戏外获取的信息有:参与门槛是注册创世角色的40刀,并同时附带了邀请奖励(得抽奖卷获得宠物WL白名单的资格)。
所以总结下来:
国内用户涌入情况在当时不多,意味着空间大。国内用户在这个圈子里有几个特点,其中最大的是喜欢跟随意见领袖(KOL),因此影响较大可能会写这类项目的KOL有没有写这个判断是必要的,说白了这一块还有没有空间。
参与成本40刀的E,不算贵大部分人可以负担,只是需要一个参与理由。
在游戏内容本身合格和当前用户不多的前提下,邀请机制+抽奖卷抽取宠物WL机制的存在是早期KOL们宣传和玩家裂变的动力。
在以上几个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会给项目带来以下几个效果
每日酒馆答题送一次摸奖不同稀有度装备的机会和抽奖卷,答案每天变,玩家会去相关社群问今日答案天然有基于社群的社交属性属性。
每日通关送白,肉鸽游戏每天地图和内容都发生变化确保不会重复的属性,早期会带来新鲜感和抽奖卷刺激下的挑战与,给项目带来日活跃。
装备合成系统送白,在抽奖事件发生前给不同级别的装备一定程度保底价值,带来非限定装备的买盘和玩家打游戏酒馆答题两次摸奖的动力
因此我的答案是:会有大量用户涌入。
1.2 快速跟身边Gamefi的几个从业者打了电话邀请他们玩这个游戏,并聊了聊这个游戏。我想知道些什么?这个游戏的制作成本、这款游戏按照当前产品展示的完成度和项目白皮书和公开的内容,下一里程碑事件可能是什么,到达那里需要多长时间?
这里省去讨论过程,直奔答案。与大多数人认为像素风就是省钱的认识不同。这类像素风格的肉鸽游戏,无缝地图、不复用已有素材的情况下逐帧动画和美术成本比想象的大(如图1,11.28后第二天在社区的信息分享),该游戏在有一定web3人员工资溢价的情况下,美术+前后端制作成本非常模糊的毛毛估计RMB 300W以上。
而游戏项目方,在白皮书和推特转推方面来看,有这么几件事值得关注:
有发自己游戏代币的计划,不会太快。游戏重视平衡性,看起来准备走竞技的路线。宠物、装备的赋能计划非常模糊,并且从Mod的态度看来,项目方自己也并未想的很清楚,在不违背游戏公平性和立项出发点的大前提下,存在各种可能和讨论空间(最后一点很关键,下一次迭代版本产品的现有的开发进度、实现程度和大多数现阶段参与这个游戏,包括等airdrop的,等宠物的,买装备的行为动机存在一定冲突)
以上的信息点告诉了我们,未来很可能会有大量国内玩家进场参与。项目方已有的产品素材和产品思路并不完全充分,产品素材冲充不充分的意思是:有没有准备好短期开启下一步的里程碑式更新(比如发币、代币经济学、装备赋能),有的项目方准备好足够的产品素材,他会选择有节奏的上线,而大部分的产品/协议情况不是如此,大部分的真实情况是:产品迭代的速度和产品找到有效且真实的市场定位并被用户买单形成共识和产品护城河,产生真实协议收入的速度两者永远有时间差。
简单点说就是:哪怕高速发展的协议/产品,高速发展也意味着更多的资金和更多用户进来。大部分情况下,早期阶段的产品,在已有的产品和海量涌入的新用户的需求之间是永远也追不上的。少部分有充分产品素材和足够的计划性可以稍稍延缓,极少部分可以破局。
1.3 寻找属于我的机会。
与Treasure DAO的合作,ARB官推的转发,这两点我也很关注,意味着可靠的背书。GMX已上了Binance,ARB生态在没有类似OP的代币刺激情况下,原生项目发展情况、活跃度和大型CEX、机构关注这块都是高分。
那摆在我面前的有这么几个可选项:买装备NFT等升值(1)、多开注册(2)、买magic(3)。
三者我都选了,但优先级是3、2、1.
Magic当时(11.28号的具体情况是)是未上顶级大所,GMX珠玉在前。Beacon热度和Magic之间的关系(未发币,NFT主战场在Magic以Maigc计价),ARB的airdrop未发,ARB上的主要协议包括GMX、Treasure DAO有交互价值和空投后的价格预期(但这个不一定何时兑现),Magic本身的机制、几个月连续阴跌后的价格、质押率也是考虑范围内的因素。
因此如图2,我把Maigc,放在这次Beacon机会的第一优先级。且从投机的角度来说,选择有直接关联更具备流动性的FT比起深度不足的NFT来的快,比起多开创角色等待airdrop时间短确定性大。
多开的原因则是,Beacon这款游戏主打的是F20,但是不花钱也能玩。创世人物除了抽奖卷外,后续我认为可能会有其他好处,包括代币发行时的直接airdrop。常见的airdrop规则就那么几种,早期玩家贡献真金白银不符合规则的情况比较少出现。且早期每日参与游戏和创世人物未来可交易可或多或少的分摊平了40U 单号的成本。
买Beacon NFT的优先级和介入时间都比较靠后。但这个是最值得讲的,对于NFT和同质化token(就是你们熟悉的币)来说借鉴意义都比较大。
看线党常说量价时空,不从纯K的角度,从项目基本面的角度去玩量价时空这四个字也非常重要。
Beacon的NFT,上文讲过,宠物和装备的赋能,Mod的主流回答是:还没具体想好,存在讨论可能。但大概率是放在地下城外去赋能,比如光环、掉宝概率等。
我瞄准过每周一次更新的限量传奇NFT。具体规则是每周一套传奇的NFT奖励投放到地下城中,过了一周时间就永不产出,绝版了。并且第一周的军团套在绝版后大涨。
这里按照往常的经验是:在持续产出的时候有抛压,打金玩家有快速变现回本的需求。停止产出后,则会上涨。
但军团套的经验并没有带到第二周的绝版传奇NFT套装:虚空套上。
虚空套,我买了等绝版后。肉眼可见的买盘很弱。
上面提到了量价时空,本文开头也讲过,项目的发展阶段和新增玩家这一判断标准。这时候,必要的工具是Dune 链接:https://dune.com/browse/dashboards
热门的项目,你都可以在Dune里找到其他用户做的图表,一般观测活跃用户、新增玩家情况下(新增交互的地址数或有偿进入的付费地址数量)这个工具都极好。
发现Beacon项目短期玩家进入趋势已经从高速增长向低增长演变。老玩家们也在持续的通过酒馆和每日地下城抛售得到的NFT装备。
在加上今天提到的产品素材是否充分和是否足够有规划性的判断一结合。结论只能是,割肉先走人。
这个经验在前一两个星期写过的,特朗普NFT上也可以得到印证。在CZ推特宣传和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产品预热造势可以验证项目的真实性,收集该系列NFT可以和总统吃饭或打电话构成了该项目的实用性,特朗普的名人效应和愿意买单的受众、45000的总量,99美金的低廉定价可加密货币支付可传统渠道支付的支付方式对于圈外用户的友好构成了该NFT的初步基本盘。
以上的情况,只是基本盘。但在实际操作中,会面对在NFT Mint阶段,Mint价格和NFT二级市场价格关系的耦合性这一要素。如果在Mint阶段,Mint不动了,或者二级价格远低于一级价格。用户们更愿意在二级去购买,而非一级花更多钱去获得。
因此实际操作过程中,该NFT的Mint阶段和刚刚Mint完那一下子的OS挂单率、成交量、地板价都是重要的观测指标。
如果Mint阶段二级没什么人接盘,Mint和二级出现严重的倒挂就是危险信号。反之就是短期看好信号。
在成功Mint全部总量的一瞬间,因为不在能通过真金白银Mint获得了,买盘和卖盘会集中出现。这是二级博弈者,不论购买还是出货的一个关键选择时间点。
特朗普的NFT,从MINT阶段开始,Opensea的交易量一直在稳步增加,并且是网络非ETH而是Polygon的情况下,这给了我当时短期持有比较大的信息。从价格方面来说,Mint成本是0.085左右,仅当天下午2点左右的砸盘潮短暂跌倒0.03,但快速回归到0.085.
从二级的角度,当再次回到0.085的时候以我的这种思路去看,非常好的买入位置。因此我也喊我的朋友,买了一些。
接下来的故事你们知道的,最高涨到接近1E,我是0.2的时候就逐步放出了。原因是产品的大部分现阶段的实用性已经展示完毕,发币的可能性因为合规问题并不大。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入场资金(看OS成交量和地板)和用户(看链上新增地址和大户持仓)的数量下滑是明确的短期撤离信号。
回到Beacon。Maigc的选择,现在看无疑是正确的。但你要知道,通过我这篇文章展示的两张图片里的信息展示和今天我的具体思路展示,是需要非常复杂的验证工作和判断工作的。
当Maigc上了Coinbase后,我想很多人都能想到可能有Binance预期了。但区别就是介入时候的时间和价格了,我是第一天就做了这个选择的,敏感度和尽可能足够详细的基本面研究是拉开购买Magic成本的关键因素。
那另一个问题就出现,如果当时你跟我一个时间买了Magic。你什么时候卖,我的答案是:如果关注短期价格(划重点,你非常关注短期的话),那现在0.5+,之前0.6加的价格我会觉得高了,需要洗一洗(结论)。需要注意的是,市场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如果Beacon的Alpha再次表现亮眼或者Treasure DAO再次出现一个现象级游戏又或者ARB发airdrop情况都可能发生变化。
这个考量结合今天讲到的方法论可以自行代入思考一下, 这里在送一个工具:https://honeycomb.fyi/magic/atlas-mine?display=total&view=6m,工具中可以看见Maigc从一月到来的玩家质押解锁量级(去年这时候的Magic大批等待解锁,1.24号开始,你再去翻下22年初Maigc的价格和Magic这一年的K线,换位思考如果你是质押了一年的用户这时候你会做什么?)
本段的最后,前文方法论中提到的“项目当前阶段需要什么?”我就放最后单独来说了,搞懂了这一点作为散户你就可能研究出赚钱的最优解,如果你是项目方你就会找到能打动对方的合作点:
以BNB链来说,不同阶段是不一样的。最早期,是增长,链上的用户地址数据、TVL,现在阶段的合规、稳定、出圈需求、吸引以太原生蓝筹项目和开发者社区。也就意味着BNB链早期,更能吸引TVL和持币地址的项目可能得到更多资源倾斜,到这个阶段则是稳定、有创新面向未来有出现潜质的项目可能得到更多资源倾斜。
又比如Lido和其他流动性质押协议,看似都是做流动性质押的,实则因为他们所处的阶段和位置不一样,当前阶段需要的也不同。对Ldo而言,作为最大的流动性质押协议,他的体量足够大了,在保持STETH和ETH的Curve池子深度足够好的情况下,至少在以太坊上不太需要额外的补贴LDO给太多第三方协议去鼓励STETH的采用。但其他的Lido竞品,他们没有那么大的规模,当前阶段可能选择各自不同的打法,比如强调质押的去中心化,token的赋能,流动性质押凭证的采用(被第三方集成)
再举个BNB链的例子,如果你看到opensea支持BNB链,但目前非Gamefi的BNB链PFP NFT发展非常差的情况下,你很容易判断作为BNB链团队的成员会关注到BNB链的NFT项目和培育NFT土壤这一块。当有明显资源资源支持的情况下,你可以做哪些事呢?在接下来第一次听说BNB链有爆火潜质的NFT出现时试探性的买入进去(如何判断上文的案例中有方法,需要你体会)或者找到官方互动过的新老NFT项目保持长期关注。
二:
但经验和有效的方法论能避免坏的情况发生吗?如果将投资/创业失败归结于坏的情况,显然并不能,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公司/创业者也无法避免这种情况。
如果你同我一样比较关注关注早期赛道/协议/新兴链的未成熟项目,我觉得没问题。风险、资本、劳动这三要素在最终收益这个环节中,正常情况下是风险要素的收益分配大于后两者的。
这点很好证明,开公司的老板承担更多风险,他比只提供劳动的员工的最终收益要大,这没什么好说的。早期天使投资,承担的项目失败风险更大,且要投入真金白银为新兴的公司/组织提供有效的资本和其他资源,如果项目失败了,投资就打水漂了,成功了,他有数百倍数千倍的收益这也没什么好说的。
这里先举例一个我的2022亏钱案例
Hubble,这个Sol生态的稳定币协议肯定是逃不掉了。
在看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我认为它的质感是不错的。要投资方有投资方,3AC、jump、Multicoin Capital在3AC还没出事的当时,这三个哪个不是豪华的阵容,都站在一起了。
在4月份,SOL当时单价100刀。项目在机构那里拿到了1500W U的两轮累计投资款,而我关注的时候流通市值仅300W U.
项目做的事,也很简单和清晰。将SBF全家桶和主流SOL生态协议的Token做质押物,超额抵押铸造稳定比USDH。对项目方来说,要干的就两件事。鼓励更多的抵押物铸造USDH,给USDH找场景。后者在当时已经有了Orca的合作(Stpen的早期主战场)和Ray的合作。
Token赋能也很常见的简单粗暴,HBB补贴LP,USDH质押拿铸币税和清算费。
这都没什么问题。
正是这些在当时看起来性价比的极高的优秀基本面,让我判断Hubble可以在Sol生态项目爆发时达到数千万的U的流通市值。按照时光机理论,大部分L1在20-22年走过的路,大概率会在SOL上重演是我当时的思路。
这思路错了吗,思路是没问题的。BNB链起来后,首先是充当GAS和基本交易对的BNB价格数十倍增长,因为BNB是基本交易对的构成,它的单价涨了,交易对汇率不大跌的情况下,交易对的另一头是要涨的。相同的故事在AVAX,Polygon上都得到过验证。
3AC和SBF及FTX的暴雷也很难在当时预计到。
可是正是这些不可预计的原因,正是投资中必然存在的风险。
越是早期项目,需要承担的该风险越多。
像Hubble这样,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投资以后还会发生(虽然当时从0.6涨到2,但因为我的预期很高,后面跟着买的基本都亏),不可避免。
但我们能做什么呢?除了本文第一段写到的方法论,这种逻辑和经验之外的。投资者必修的一课,我认为是两点1 正视失败的可能,别甩锅,落子后你可以选择割肉或者等待,但落子无悔。2 加强自身的反脆弱性。不要让这笔投资成为你的唯一稻草。
加密领域是高风险领域,除了饼子和以太和一些已经拥有巨大护城河和共识的蓝筹外,在属于风险投资的项目中不要投入你不可接受的比例。
一般来说,如果一条公链的基本货币的杠杆率是1,生态龙头协议和头部NFT的杠杆率至少是2-3,未做起来的早期项目则更大。
也不要相信你所看到的一切。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市场里会有很多神话,但大多只是昙花一现,3AC也好,押注EOS失败又在SOL上大获成功的Multicoin 也好,FTX也好,LUNA和UST也好,他们在过去的1-2年里曾经被捧到天上又重重的被摔倒地上,他们的追随者们和追随者们的口袋也遭受同样的经历。
这个市场不缺乏造富故事,但长期活下来且活得好他们都有一个特质。对市场抱有敬畏之心,不会押注全部放在任何“看起来风险很小的地方”
有一点很奇怪但确实现实。加密领域比起其他投资领域是羊群效应非常明显的一个地方。
KOL(意见领袖)的影响过于大了,但这个行业特别是你投资想有收获的话又特别崇尚有自己的一套和独立思考。
在不计算自身需要投入的劳动力情况下,对风险、投入资本根据具体标的有符合自身情况的摆放配置、永远对市场抱有敬畏之心和强大的心态、不断学习打磨的个人系统是一波波穿越牛熊活下来的幸存者们里共同的经验。
三:培养感觉/直觉
在有方法论和承担风险的前提条件下,在下一个到来时范式中冲进去。在不符合事务发展规律,但过热的时候撤出。
什么是感觉/直觉,只有从业者和资深的老韭菜才会明白。不过你不是从业者没关系,我一说你就明白了。
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现在的抖音时代。你听到抖音上的BGM,能不能判断,这个音乐短期会不会火?只听,在不涉及大量相同BGM被不同创作者使用的前提下。
如果经常听歌和经常玩抖音,多多少少能判断出来什么样的音乐很可能会火的。
记住这个感觉。
在投资中也一样,如果给难度分级的话,加密创业团队想做出大火的产品是最难的,首先他们的成员要有过这种感觉,特别是有过创作这种感觉的工作经历。这里是我和CZ公开发表的言论想的不一样的地方,CZ曾经在DK(LUNA)创始人被爆出是BASIS(一个匿名算稳项目)的成员之一后说那些多次创业的加密团队需要谨慎。
包括 Azuki 创始人,在2022年被爆出多次参与NFT项目,并有的NFT项目被软RUG后, Azuki 价格暴跌。
可实际不一样,加密和开公司一样。一个创业者第一个公司成立,一直活得很好赚大钱的有几个?如果一个加密项目告诉我,他们的团队都是第一次做项目,我才会担心。会想:智能合约的风险,对加密用户需求的判断,代币经济学的设计,产品和运营的能力他们行不行?
这种感觉的重要性对于加密团队而言,最简单的话说是:我知道我们怎么做,接下来会怎么样。包括一个产品设计,一次运营活动,合作方的选择都是如此。
这也是我不太看好,欠缺Web3基因,只想着自己打过Web2的仗觉得自己兵强马壮,来Web3肯定战无不胜的团队。比起他们,拥有Web3原生基因的项目团队们,可能更适应这个市场。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种感觉的培养只能伴随着经验和一次次的赚亏,悲观的是如果你告诉我,你想不亏钱,不经历不好的事你就会了,这不可能。但好处随着经历,只要你主动的去总结,这种感觉/直觉的获得几乎是必然的。你很容易在一个很模糊的范围内,大约知道这个项目能不能火,这个协议看起来安不安全。
加密圈,经常会提一个词,叫共识。我最初在财经郎眼看见李启元(BTC中国)被郎咸平质问,加密的价值来自哪里,看到李启元支支吾吾的说共识的时候也觉得他说的有些虚。但其实是真的,共识也是一种感觉。一个项目能不能积累起共识,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在这个圈子很重要。
这话说得不好听,但币本身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币是项目和共识的载体,就像今天在BNB链DEX赛道胜负已分的情况下,你几乎不会去APE和BISWAP交易,哪怕是个CX币也会去pancake这就是共识。
在举个例子吧。
今天我仍长期保持关注的Tornado Cash也拥有混币和隐私交易这一块的共识。需求永远在,有需求的人会选择什么呢?如果关注这个赛道,跟着你的第一感觉走。当然共识需要数据做支撑,这是Tornado cahs的数据,包括被制裁后的(代码仍在,社区做了新的开源前端)https://dune.com/fennec/Tornado-Cash-Governance-and-Staking
Tornado Cash这个案例我想很容易说明这一段我要表达的,确实在它22年被制裁前后,很多说要跟他做一样事的新项目(大部分土狗)在很短的周期里也有赚钱效应,但他们很快没声音了。因为这些项目的发展是不符合事务发展规律的,混币需要一定体积的混币池,这是前提条件。需要使用者的共识。而Tornado Cash所面对的监管问题,新项目们也会相同的面对,比起来Tornado Cash反而更好。最坏的坏事-直接的监管强力打压几乎都发生了,即使开发者被抓,项目也很好的继续运行着。并且如果你熟悉Tornado Cash的机制,会发现它已经100%是个社区产品了,每一个提案都要附加上代码,通过后是可以直接执行的。而不需要开发者集中权利做些什么。
在2021年年中,随着元宇宙第一股Roblox的暴涨,我提出Gamefi和元宇宙的概念会传递到加密圈,需要一点时间。在META改名后,2021年中-年底那一波疯狂的Gamefi热潮也印证了这一点,不论是圈内还是圈外的互联网圈元宇宙成了炙手可热的词。
在这样的机会当中,如果你是加密者投资者,早些买入Gamefi Token会赚的盆满钵满。如果你是创业者,在Roblox暴涨后顺应着你的直觉做元宇宙项目可能会很轻松的获得融资,窗口期不会太长,几个月。
为什么,因为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今天有人将Gamefi的崩盘怪罪给Play to earn,其实不对。P2E并不是坏的,事物发展规律和加密圈的投机特性加剧了币圈元宇宙赛道的兴起和短期覆灭。短短几个月时间,产品的开发完成度和市场对创业团队的教育、用户教育
是有限的。举个例子,17年就有加密猫了,那波加密猫热度维持了多久,加密猫带来了ERC721,可NFT很快就被市场和用户接受了吗?大规模普及已经是到21年了吧,底层设施、市场和用户花了4年才准备好接受NFT。
元宇宙的创业者也是同理,市场最热的时候,投资者也是FOMO的,谁说要做立刻就有钱。市场冷下来后,他们看见没有想象的那么多的用户的时候,哪里会去投呢?
遵从事物发展规律,在里程碑事件的关键节点尝试进入,在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时候退出(包括产品,短期热度,市场,基础设施,用户教育,货币政策等等条件),没有人能每一次都找到最好的击球点,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结合模糊的直觉和常识去代入判断,总是很有帮助。
另外,事物发展规律中:增长期和瓶颈期你一定要大致去判断,这里也和开公司和公司一样,没有最好的公司,只有符不符合这个时代阶段需求的好公司。可能在城镇化改革和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房地产就很好,增长到达瓶颈后他不可能无止境的好下去,它就要落幕,房地产公司靠盖楼,靠加杠杆的暴利时代就不在了,可能就需要往物业这些方向去转。互联网时代,网吧开始流行的时候,互联网和PC端产品是个很新的东西,门户,游戏,杀毒软件,都是符合那个时代需求的,但家庭电脑和光纤普及后,该有电脑的都有了,下一波互联网浪潮已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了,移动互联网主打的又是下沉,下沉市场和老年用户基本都覆盖到之后,移动互联网和手机也没那么好做了。
加密圈我想也是一摸一样的同理,谨慎对待动不动要你锁仓四年的项目。
拥抱正处于增长期的赛道,远离到达瓶颈期的赛道,是追求收益和避免赛道风险的好办法。
特别是隐约能让你看见一些新的可能的项目和赛道,要格外的保持关注。比如:Socialfi。今天我看Lens上有个项目跑去lenster上发起Posts,并说只100个Posts,每个收藏要消耗0.01个ETH,这是不是一种新的募资和启动方式的可能呢?我认为是。
如果你不关注Lens,也许都不理解我在说什么。
有一种声音是:17年开始的每轮牛市都伴随着一种新的token分发方式,17年是爱惜欧,,20年是流动性挖矿,也许下一次是Lens posts?
四:虽然经常吐槽,和发出对这个行业一些现实情况的悲观看法,但我无比热爱和相信加密行业的未来。
还要问,2023年能给从业者和散户提什么建议的话,应该是,多交朋友,多听跟你在投资上持相反意见的声音。
前者,多交朋友可能会给你带来很多机会,2022年,至少有两个从业机会来自我的星球,其中包括Xterio的顾问和游戏架构师的机会(已离职,从业路上进入我的下一站了)。怎么多交朋友,多做对别人有帮助的事,比如友善的态度,积极分享,得到好的投资信息赚钱积极发红包。不做会破坏关系的事。
后者,“多听跟你在投资上持相反意见的声音”则对投资更为关键,可能会在关键时刻,救一命。
我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人的大脑是有自我保护的意识的”。
很多坏人,最可怕之处在于从不觉得自己是坏的,有些人如果觉得自己做的是坏事,他不会做的。反而大脑里会不停强化自己是对的,找到蛛丝马迹加以佐证。
投资也一样,一个骗局结束或者一个泡沫破裂前,你身在其中,旁人那些“刺耳的声音”可能是救命良药。至少听一听,别一见到跟你利益立场不和就喊打喊杀,又或者沉迷于打脸别人。
就这样吧。
Web3,你还年轻,依然漂亮。大家新年快乐~
转自王大有